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23:21:10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四、交流体验。

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总结。

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示范指导魅的写法,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魅力的意思。

(结合孩子的回答情况指导:要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在字典中查到还是不够的,还要在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孩子把字典上的解释简化成自己的理解)

二、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 学生接读课文,提出读听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简单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根据举手的情况指导学生概括写事文章的思考方法。)

三:感知老人可怜,对比路人的冷漠

(一)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1:交流画出的语句,板书褴褛正音,根据偏旁猜测意思。说说通过褴褛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读书方法:透过词语,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才是会读书,那你透过头发斑白,双目失明又读出什么呢?)

2:交流读书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衔接:这么可怜的老人,繁华的巴黎大街上的行人是怎么对他的呢?

(三)默读课文,画出路人的表现的语句,简单写写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教学生字词语

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教学多音字“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绅士,姗姗而去”。

并指导学生用读表达自己对姗姗而去的理解。积累词语姗姗来迟。

2:交流体会,相机摘出无动于衷

师生一起板书会写衷字,出示字典衷的解释,选择理解成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找出文章中看出无动于衷的词语,加深理解词句。

3:结合教师的节奏手势读出对无动于衷的理解。

四、以读代讲,感受老人的悲与喜

1:交流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2:能力迁移,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文章中老人的两句话语。

预设:假如第一句老人的话读不出其中的悲伤的感情。可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老人的可怜进一步体会假如今天讨不到钱,老人的日子会怎么过,再读。第二句可结合文章的句末感叹号进一步指导读。

3:师生配合读文章的2----5自然段

五:读后质疑

读后让学生质疑,顺疑导课,想一想春天到了让我们想到什么?

六、美景和黑暗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小声读课文画出春天来了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初读感受语句的美。

2:边读边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要求孩子把语言文字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会一起交流心中的图画)

3:交流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让体会深刻的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景,交流中尽量把话说美,打动别人。顺势让说的动情的同学动情的读书。

5:教师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配乐再美美的读文章中的句子,鼓励背诵积累语言。

教师渲染: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6:交流现在的感受,理解诗人所加语言让路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机再读课题。

七、拓展实践,深化理解

出示课后选作题目。在电灯旁,水池边,草地旁,水龙头边写一句警示语语。

……此处隐藏23551个字……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

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

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

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

(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

(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

(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

2、据此给文章分段。

(1)(2)║(3)——(8)║(9)——(12)║(13)——(15)║

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

四、设疑结课

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

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文章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

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文章词句。

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

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

(1)第2句:

A、“它”指什么?(冬眠)

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

C、理解修饰语:

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

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D、熟读成诵。

(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

(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4)完成课作3。

(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

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

4、背诵这三句话。

  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

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

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

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

(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

(至多……甚至……而且常常……)

6、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自读6——1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

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1)用词准确;(2)观察仔细、认真。

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

A、“恐怕”什么意思?

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

(“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

(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

A、“断定”什么意思?

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

(“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

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

(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即使……也……至少)

(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

五、朗读全文,质疑。

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

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

(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六、总结全文,小结方法。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

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时要注意两点:(),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也要怎么做?

(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

七、扩展延伸

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

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八、课外作业

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

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新年爱护动物杂谈人类陌生的鲸鲨

乌鸦也是“右撇子”射水捕食的猎手森林里最快的舌头

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会“轻功”的蜥蜴

海豚爱照镜子动物也喜好音乐吗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